内螺纹钢管(又称内螺纹铜管或内肋管)通过管内壁的螺旋槽设计显著提升了换热效率,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热泵系统及化工流程等领域。其核心参数——外径(OD)与壁厚(WT)的精准确定,直接关系到管道的承压能力、流体阻力及制造成本。本文将从设计标准、工况需求、制造工艺三个维度,系统解析内螺纹钢管外径与壁厚的选择逻辑,并提供可量化的计算方法。 一、设计标准与规范约束内螺纹钢管的尺寸设计需优先遵循国际及行业标准,以确保兼容性与安全性。 1. 国际通用标准- ASTM B280(美国):
- 规定空调制冷用铜及铜合金管的尺寸范围(外径6.35mm~42.16mm,壁厚0.71mm~1.65mm)。
- 示例:DN15(1/2英寸)铜管,标准外径15.88mm,壁厚0.71mm(适用于家用空调冷媒管)。
- EN 12735-1(欧洲):
- 明确内螺纹管的齿形参数(齿高0.15mm~0.30mm,螺距1.0mm~2.0mm)。
- 要求壁厚公差≤±5%,外径公差≤±0.1mm(高精度场景)。
2. 国内标准- GB/T 17791:
- 规定内螺纹无缝钢管的尺寸系列(外径12mm~108mm,壁厚1.0mm~6.0mm)。
- 示例:DN50(2英寸)钢管,标准外径60.3mm,壁厚3.0mm(适用于工业换热器)。
- JB/T 11526:
- 针对空调用内螺纹铜管,要求齿顶角≤60°,齿底半径≥0.05mm(优化流体湍流)。
3. 行业特定规范- 核电领域:
- 执行RCC-M标准,要求壁厚计算需考虑地震载荷(安全系数≥1.5)。
- 船舶领域:
- 遵循IMO《国际气体运输船规则》,外径设计需匹配船体结构模数(模数化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