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食品营养圈异常活跃。关于红肉、加工食品致癌争论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食用油致病的烽火又起。
这次的事源于英国《每日电邮》(The Telegraph)2015年11月7日的一个报道,德蒙特福德大学有位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醛类,醛类物质有潜在的毒性,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心脏病、癌症和痴呆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他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这位教授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是否有中枪的?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分析。
1、我们用啥油?
烹调用油分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种。我国居民经常用的动物性油脂有猪油、牛油或羊油等,经常用的植物性油脂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近年来又有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除此之外,还有把几种油“掺和”在一起的调和油。
在实行配给制的年代,我国大多数居民家庭食用油的供给是限量的,在那个年代,油、盐、糖等都凭票供应,想多吃点油都是很困难的。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供应日益丰富,人们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很多家庭在烹调时往往用油无节制或过量用油。调查发现,近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植物油的消费量增加,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达到40多克,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30克的建议量。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食用油消费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专门建议:减少烹调油用量。推荐:西亭脆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