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7-10-19 10:13 |
---|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
《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的藏香出自西藏,有红藏、黄藏、紫藏之分。作团成饼者良,如香炷者次之。赵氏说它“气味强烈,焚之香闻百步外者佳。伪者名京香,不入药用”。《本草纲目拾遗》中所附载的曹府特制的“藏香方”由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眠、玫瑰瓣、龙脑等20余气味芬香的中药研成细末后,用榆面、火硝、老醇酒调和制成香饼。赵氏称藏香有开关窍、透痘疹、愈疟疾、催出产、治气秘等医疗保健的效果,其言不虚。由于制造藏香所用的原料自身即是一些芳香类的植物中药,用其焚烧后发生的气味,来除秽灭菌、祛病摄生。从曹府家制的贵重藏香方,联想起《红楼梦》中贾府焚香的卫生保健风俗的描绘,就不难体会到曹雪芹笔下细腻的中国传统香文明的氛围。
《红楼梦》中记载了20多种香,秦可卿的卧室里弥漫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怅然入梦,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清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宝钗的袖中散发出的是一丝“冷香”,闻者莫不称奇,而倒运的妙玉则被一阵“闷香”所熏而晕厥,被歹徒绑架。具体地说来,书中写了藏香、麝香、梅花香、安魂香、百合香、迷香、檀香、沉香、木香、龙脑、薄荷、白芷等不一样品类的香料。香的形状有香饼、盘香、瓣香、线香、末香等。宁荣府祭祖先祀神仙开宴会,大观园抚琴弦坐静禅过佳节,焚香都是必不少的典礼。在那首闻名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这描绘的即是香的另一个种类———篆香。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认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通常有至二三尺径者。”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运用。元代闻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经过焚烧时刻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仍是空气新鲜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撒播很广。在《红楼梦》中咱们读到很多的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熏炉祛病,袅袅卷烟,卷舒聚散,使人感受到肃穆、亲热、典雅、温馨、淡泊、宁谧的情调。
焚香是古代大家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卫生保健风俗。其与道教、释教结缘,香花供养,盛行不衰。“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世人常用“香火因缘”来说明互相投机的宿世缘分。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这是由于制香所运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经过焚烧所发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灭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摄生保健的效果。由于所含药物的气味不一样,制出来的香便有性格各异的功用,如解毒杀虫,或润肺止咳,或防腐除霉、镇痛健脾的功用。特别是被称为“国老”的中药甘草的掺入,则使制出的香气味不烈不燥,变得甜美柔润愈加宜人。《红楼梦》中亦有用香看病的细节描绘。第97回写道:宝玉在婚礼上揭了新娘的盖头,发现竟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后,旧病复发昏愦起来。家人急速,“满屋里点起安眠香来,定住他的神魂”。安眠香,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是安眠香科植物青山安眠香或白叶安眠香的树干受伤后排泄的树脂,有开窍辟秽、行气活血的功用,临床多用于卒然昏倒、亲信疼痛、产后血晕等症。第7回,宝钗在叙述“冷香丸”的配伍时,除了四时之花和水外,也曾说和尚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末药作引子,指的即是某种有止咳化痰平喘的芳香药。至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玫瑰露、梅花点舌丹、十香返魂丹等中成药,都与中医的芳香类药有着不解之缘。
中医的芳香疗法可分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防止“传尸疰病”,即肺结核病。至于今天盛行的药枕、元气袋、瘦身巾之类的保健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香不仅仅外用,并且还能够内服。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用“线香”入药。书中说:“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略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咽下。除此之外,还可“内服解药毒,疮即干”。
咱们假如稍为留神一点便会发现,在中国古代的节日风俗中,各种香料(芳香类中药)都扮演了重头的人物。新年的祭天祀祖就不用说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哪一个不出现流香溢芳的香文明的韵味呢?《红楼梦》第24回,写贾芸为了谋上大观园里栽培花木的差事,想在舅舅卜世仁开的香料铺中赊四两龙脑、四两麝香给凤姐送礼。被舅舅卜世仁拒绝后,从醉金刚倪二那借了15两3钱银子,买了香料后,一大早便送到荣府。凤姐正在办置端午节用的香料,便接了锦匣,分派了贾芸做了花儿匠的监工。由此可知,每到节日,香料铺的生意多么兴隆。除了焚香外,古人还常用香饼熏衣增香防霉,用香末置于书柜画甑中驱虫防蛀。据蔡质的《汉宫典职典礼选用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在汉代的宫中,香炉不仅仅是燃香的所用的用具、祭祀用的摆设,并且被作为“熨斗”来运用。香饼焚烧后,既供给了热源,又洒播了香气。联想起书中从宝钗的衣袖中飘散的缕缕“冷香”来,便可知晓大观园中粉黛裙钗们的衣饰为何香气袭人了。
唐代诗圣杜甫在《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有诗句云:“朝罢卷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朝见皇帝归来,群臣的袍袖中携满缕缕卷烟,很简单让人联想到皇宫中庄严肃穆的场景。山水诗人王维的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说的即是唐人过重阳节的保健风俗之一:用气味辛辣芳香的吴茱萸制成香囊,当作发簪插在头发里,来防疫病的侵袭。纵览中国古代的香文明,皇宫贵族是香料及成品的最主要的消费者,这从历代所著的香谱中就可见一斑。汉代有郑玄辑著的《汉宫香方注》,隋朝有杨广编写的《隋炀帝后宫香药方》,五代时留下孟昶的《后主香药方》,明代有高濂的《遵生八笺˙论香》。在科学文明昌达的唐代,自贞观年间始,几位皇帝喜爱运用化装品,并将口脂、面膏等芳香的美容药物赏赐给文武大臣。据史料载,其时每年皇宫中需求进贡十万多盒的兰膏、绛血、红雪、腊脂、五药膏脂、面脂、面药等十几种香药,供君臣嫔妃们运用。《全唐文》中,载有张九龄、胞皇帝赐给他们美容香药后写的。这足以说明盛唐时,士大夫阶层的男士们运用芳香类的化装美容品,是非常盛行的。《红楼梦》中淑女丫环们运用香皂、蔷薇硝、茉莉粉等,也是清代芳香类美容化装品的缩影。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载:宋真宗时,宫内有28个香药库,用来储藏各地进贡的贵重香料。明代余继登的《典故经闻》中说,明宣宗朱瞻基在阅览太医院的奏折,见有尚衣监需辟虫香两万斤,奏请皇帝诏令派人去福建等地收购时,朱阅览云;“此非急务,不用遣人,且香药安用很多?可减其十之七”。尚衣监是专门办理皇帝后妃服饰的官职,辟虫香则是一种专门用来熏染衣物,防范虫蛀的香料。与辟虫香类似,古代的香方中亦有辟寒香、辟邪香等异香名的记载。从这则史猜中能够想见,一个小小的尚衣监,便需求两万斤的香料以备日常之需。而明宣宗也称得上是一位节省恤民的君王了。明代专家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了78种古香方名,并将香分类为清心悦神的幽闲者、畅怀舒啸的恬雅者、远辟睡魔的温润者、薰心热意的佳丽者、醉宴醒客的蕴藉者、祛邪避秽的崇高者的不一样档次。不论是燃之佛炉,焚于卧榻,置于书房,香馥而味有余韵的香,带给咱们的是心身的愉悦和情志的健康。
作为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对清代医药摄生文明的描绘是多侧面的。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收载的曹府的“藏香方”,提到曹雪芹笔下的贾府香谱的记载,正可洞观中国古代香文明的源源不绝。
更多内容:全自动制香机 http://www.jm-jiahao.com esun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