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印刷机设备维护维护的首要性

[复制链接]
查看: 77|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9 10:13
  •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10-6 1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油路方面
    在油路方面,出产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维护作业的一个首要构成有些。坚持印刷机油路疏通,关系到悉数机器活动部件的润滑。有必要做到守时更换机油及清洁油路过滤设备,做到流入管道的油不含杂质,防止有些油路阻塞。分外是个机组支撑滚筒的滚针轴承,假定没有机油的润滑冷却,就会使轴承与滚筒轴长时间干冲突,等到发现异常时,轴与轴承内圈现已胶合。轻者更换内圈;重者滚筒轴严重损坏。

    2、机械角度
    从机械角度来讲,只需设备操作人员加强维护维护,使机器的机械活动部件坚持洁净润滑,活络作业,才华充分发挥设备的技能功用,坚持设备无缺。用过海德堡印刷机的人都知道,海德堡多色印刷机的着墨辊和水辊的轴承座以及调压蜗杆座最简略磨损,油墨分外简略堆积在轴承座及其起落安排和蜗杆座上,分外是印金和银墨的机组,假定不能及时收拾,时间长了,金属微粒就会加快轴承座或蜗杆座的磨损。一般把磨损的着墨辊轴承座从机墙内拆下来要花上几个小时,因为轴承座是用轴挡圈固定在起落安排上的,空间极为狭小,仅有几厘米的松动方位,要凭仗反光镜才华找到挡圈上的两个孔位、取出挡圈从头设备轴承座及其起落安排也很费时。装拆水辊座的现象也是相同。不相同多色胶印机,调压蜗杆座的设备办法也不相同:一种是固定座的固定螺栓是从外向机墙固定锁紧的(较易装拆);另一种是固定螺栓是从机墙向外锁紧(大多数选用此办法),空间方位狭小,装拆、修补困难。若机台人员了解这一点,往常勤维护、坚持清洁,把机器上堆积的油墨及时根除,就不必一再地更换轴承座和蜗杆座。这么既能削减停机时间,前进出产功率,又能节约零配件的更换费用。

    为了防止印刷品蹭脏,胶印机一般选用喷粉。若喷粉量太大,而又不能及时收拾的话,也会构成一些缺点,如收纸自动升降设备失灵,吸纸减速轮轴安排损坏。值得一提的是海德堡胶印机收纸设备的吸气减速轮,假设轮轴和吸气减速带周围的喷粉不能及时根除的话,喷粉与机油混合构成油泥,时间长了油泥就会粘住吸气减速轮轴使之不能翻滚。为维护股动减速轮轴翻滚的电机,减速安排内的齿轮被逼剥离或扫齿。而电机又与润版系统电路有关,一旦发生缺点,整机就会停转。要扫除缺点就需要装一个新的齿轮上去。所以,往常要多清洁这些安排,不然,机器只能印厚--起支撑作用,若印薄纸,因为吸气减速轮不起作用,就会构成收纸安排发生乱纸现象,下降出产功率。

    3、电气方面
    海德堡胶印机装有许多安全设备,而且都很活络,只需细微触动,悉数机器就会间断作业。
    有时机器的电气控制箱内部继电器触点处粉尘堆积太多,构成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使机器不能作业。
    还有其他许多相似的疑问,比如马达内粉尘堆积过多会镜像碳刷架的移动和复位,并镜像碳刷架上弹簧对碳刷的压紧力,使碳刷与整流子铜头接触不良,也会构成机器作业困难。

    4、气路方面
    海德堡在80年代末出产的四色、五色胶印机都是选用启动设备来控制滚筒聚散压,着墨辊、水辊的离靠版以及传墨辊传墨等动作。多色印刷机的每一个机组都有几个二位五通控制阀控制这些动作,通过控制阀控制汽缸活塞运动可结束着墨辊、水辊离靠版及传墨辊传墨等动作。有时,因为控制阀或气筒内有水构成气阀密封损坏,从而构成控制阀或气缸漏气,使得着墨辊、水辊离靠版情况欠好。此外,因为油墨在动作控制安排堆积,构成这些活动部件运动不活络,反而加重控制阀及气筒的担负,致使控制阀密封易损,气筒活塞更易变形。此外,因为气路胶管老化,管道漏气,管道压力活络下降,使控制阀无法翻开,也就不能结束聚散压动作。如加大压力,将镜像压缩机的寿数,进一步加快胶管老化,所以单靠气阀或气筒压力的改动来处理起落安排不畅的疑问,并不彻底,常常清洁这些动作安排,坚持活络作业,保证气路不漏气,不积水才是长久之计。

    所有这些疑问都是往常维护维护欠好构成的,因此加强维护维护,做好每日、每周和每月维护维护是很首要的,它不仅能延伸机器的运用寿数,也能前进出产功率。





    更多内容:罗兰印刷机配件   http://www.jmghys.cn  esun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