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熬夜设计的3D模型终于打印完成,结果发现表面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或者尺寸缩水装不上配件?别急,今天咱们就唠唠3d打印成品验收的“四步速查法”——从外观到功能,像挑西瓜一样“拍一拍、看一看”,三分钟就能判断它是否合格!毕竟,打印费钱又费时,可不能让“废品”混进合格品里。
外观检查:表面平整度是“脸面”
拿到成品先“看脸”!表面有没有裂纹、层纹是否均匀,就像看蛋糕的裱花。如果发现“月球坑”般的凹凸、颜色深浅不一,或者残留的支撑材料没清理干净,直接判“不合格”。比如打印的小摆件,表面摸起来像砂纸,那肯定没达标——毕竟谁也不想把“粗糙”摆在家里当装饰吧?
尺寸精度:和设计图“对暗号”
尺寸不对,努力白费!用卡尺量一量关键部位,比如孔的位置、壁厚,看看是否和设计图“对得上”。比如你打印的手机支架,孔的位置偏了半厘米,手机插不进去,那可就是“中看不中用”。记住,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红线”——毕竟3D打印不是“差不多就行”,差之毫厘可能就装不上配件。
结构强度:抗摔抗拉是“硬指标”
打印的椅子腿一坐就断?那可不行!用手掰一掰、拉一拉,感受下是否“结实”。还可以做点“暴力测试”:挂个重物看是否变形,用锤子轻轻敲一敲听声音——脆响的可能里面有空隙。比如打印的机械零件,得能扛住日常使用的拉力,不然用两天就“散架”,谁愿意当“冤大头”?
功能测试:实际使用是“试金石”
最后得“动真格”!把成品装到实际场景里试试。比如打印的机械臂,装上后能不能正常转动?装饰品有没有掉漆或变形?如果用来装水的杯子,装热水会不会裂开?这些实际功能测试,才是判断合格的“终极标准”。毕竟,再好看的模型,不能用也是白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