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落 发表于 2015-9-29 15:52:12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Mr.妈咪产后初体验于8月1日在魔都拉开帷幕,活动进行至第四日。

    这一次,是我们宅妈妈项目组工作人员开始有些焦虑和莫名其妙的压抑。我们也想聊孩子以外的事情,我们也试图去跟几位“产妇”一起沟通点儿别的。

    但是规则之内,至少在这十天里,“产妇”和家人都必须且只能沟通“坐月子”和“伺候月子”。

    每天晚上,在零点、两点和四点,工作人员提着有婴儿哭声的喇叭进入三位Mr.妈咪的房间三个人从第一天晚上的兴奋、第二三天晚上的打鸡血状态到第四天晚上睡眼惺忪似乎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看到此情此景,工作人员开始觉得难过、担心、不忍。大家想替代他们做点儿什么,可是又不能替代他们做点儿什么。

    我们很多时候不敢唠叨、但因为活动规则,又不能不唠叨。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此刻是产妇的“丈夫”、“父母”、“公婆”,我们想竭尽全力呵护产妇和新生儿,我们害怕孩子吃不饱、害怕大人月子做不好,在这样的害怕担心下,家人也容易疲惫和劳累。

    这是一个家庭的痛点--但凡生活可以温饱的家庭,产妇的产后休养物质条件都会不错,但其产后休养环境氛围却不容乐观。

    很多时候,并非是丈夫、父母和公婆不够爱产妇,而恰好是太“爱”了。我们的亲人太想好好地爱一个新的生命,于是有了很多唠叨;我们的亲人太想好好地尽快进入新的生活轨迹,于是多了很多粗线条;我们的亲人太想周全所有,于是忽略了很多细枝末节的情感和温存。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相信这便是理解之后,最好的知行合一。

    因爱生忧患,因爱生畏怖,因爱生苛责。

    其实,爱可以稍稍放一下手--

    比如,当一个妈妈准备哺育孩子的时候,简单相信她的哺育能力,可能好过过度关注她的奶水问题;

    比如,一个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学习一部分孕育儿理念,相信同一个方法论,可能会少一些争议。

    大家都“爱”得太过进入角色,就像两块胶,黏得太紧,分得才艰难。
宅妈妈——http://www.zhaimom.com   sunmy全国首家专业哺育指导平台,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专业哺育指导平台。为真正值得信赖的孕产哺育专业人士与迫切需要帮助的妈妈搭建桥梁,陪伴每一位妈妈幸福地度过出位人母的那几年.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古人的“太极图”似乎更适合来解决我们在家庭中过度又没必要的关注:黑白阴阳鱼,互相弥补,互不侵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Mr.妈咪:大爱在理解中释放